听力下降 大脑反应力也下降

你身边的朋友也会这样吗?

 

老人因为听不见,与别人交流容易误解,逐渐产生怕听错、怕说错的自卑心理,日久变得很少参加社会活动,朋友邻居聊天也不愿意参与,甚至跟家人也很少说话,性格显得孤僻不合群,给人留下“老年痴呆症”的印象。

对这样的老人,佩戴助听器很有助益,能帮助他们恢复与朋友、家人的互动交流。 这是很明显的变化,经常遇到。

 

听力下降 大脑反应力也下降

长期听不到而没有及时诊治的老年人会出现明显的反应能力下降,这种情况不少见。

一位平常可以说中英文的华裔老先生多年来为严重耳背困扰,在医师帮助下配戴了一副助听器,能再次听到声音让他非常高兴。但几个星期复诊时,他诉说了一个令他困惑的现象。

原来,老先生每周日去教堂做礼拜,却发现即使戴着助听器,对牧师讲的话,他“只能听得见声音,却听不懂。”而多年前听力正常时,并没有这个问题。

听力检查发现,老先生的反应能力只有正常水平的40%左右。很多人几年或十几年听不到声音,大脑不能得到声音的有效刺激,对语言的理解慢慢变得不敏感,也就是反应能力下降了。即使佩戴了助听器,也很有可能发现接电话、看电视仍然有困难,特别是别人语速较快时,会感觉听得见声音,却听不懂别人说什么。

这位老先生的情况该怎么办呢?

就算花再多钱、配再贵的助听器,也很难使反应力改善,只能请别人慢慢讲话,才有可能理解。当他与老先生尝试用中英文分别对话时,发现慢语速中文会让老先生听懂。

 

戴助听器的最佳时间

因听力问题主动求诊者较少,人们似乎对此有抗拒心态。 据统计,因听力问题就诊的平均拖延时间有7到10年之久。

正确的做法是越早佩戴助听器越好。研究证实,配戴助听器能减缓因听力障碍而致的记忆力、学习力和注意力等的下降速度。并且,听力问题随着年龄增长可能逐渐加重,如果在年纪比较轻时就开始使用助听器,容易掌握,使用起来很方便,对保持听力清晰度也有好处。

很多人拖延配戴助听器,是因为不知如何选择。李博士介绍,全世界有很多著名助听器生产商,每个厂家的助听器设计可能不同,有不同的针对人群,如老人、年轻人或小孩。同一品牌的助听器未必适合所有人,这需要有经验的专家根据病人的听力损伤特点,才能作出合适的选择。

Facebook
Twitter
LinkedIn
WhatsApp
Telegram